新闻

2025年5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九龙城浸信会禧年(恩平)小学 - 2025年5月
AI科学创新糅合国际化 打造创新校园 助孩子绽放光芒
九龙城浸信会禧年(恩平)小学致力以卓越教育培育「立品立人」、「科学创新」及「英语出众」的三优孩子。陶剑帼校长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亮点,都是舞台上的主角,秉持以学生为本的信念,不论孩子背景、起步点,都给予充分机会令他们发挥,绽放光芒。学校以融合中华文化与国际视野的未来小学(School of Future)为定位,积极打造理想的学习环境,注重个性化学习与品格培养的均衡发展,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、积极思考,培养兼具深厚中华文化底蕴与广阔国际视野的未来领袖。学校不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、创造力、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等核心能力,更为他们面对未来世界奠定坚实基础,成就梦想、绽放光芒。
创造国际化语言环境 沉浸式快乐学习英语
学校以沉浸式英语学习为核心,聘请了四位外籍英语老师,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针,提升学生从启蒙到进阶的英语能力。自启蒙阶段开始,学校便为幼稚园生安排英语适应课程,外籍老师通过绘本教学、唱游活动,结合手工制作与角色扮演,巩固课堂知识,为小一英语学习奠定基础。
在教育安排上,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打造沉浸式语言环境,与国际学校看齐。小一实施「双班主任制」,并增聘外籍老师,确保学生有四成的课堂时间由外籍老师协同授课。每周设十节英语课由外籍与本地老师共同教授,此外,音乐、视艺、图书及生活技能课亦有外籍老师参与,让学生在多元学科中使用英语。外籍老师于午膳时间与学生共进午餐,透过日常交流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。同时,外籍老师还带领下午活动,让学生在自然且生活化的语境中提升英语听说能力,全面奠定国际化学习基础。
在课程上,学校将英语拼音纳入小一至小三英语课程,由外籍老师任教,透过有趣的故事、歌曲、游戏和互动的课堂活动,轻轻松松学习拼音、串字和发音的基础拼读技巧,提升学生自行拼读能力。而高小阶段则由外籍教师进行课外阅读与会话课堂,改善同学阅读能力与升中面试技巧。
为促进英语阅读氛围,外籍老师利用多媒体创意基地与学生阅读。透过270度投射带学生穿插于草原、海洋、雪地等场景,为阅读带来更多趣味。老师把初小同学投入到多元的图书世界,学习英语成为乐事。
初小同学每周都会以英语进行非洲鼓课堂,外籍老师透过音乐、非洲舞蹈及节奏游戏提升学习音乐的乐趣,更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。
此外,课后亦设有英语手偶故事班及跨学科英语活动,推行英语资优教学,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。学校亦多次参与英语话剧及广播剧比赛,在「缤纷Time」多元学习时段进行专业训练,英语话剧组更多次获奖并参加联校公演,表现出色。通过全面且连贯的英语学习体验,不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,更使之沉浸于英语氛围,轻松愉快地提升英语能力。
崭新创新科技教育 培养21世纪核心能力
为积极响应国家「科教兴国」战略,学校以科技创新为重点,通过STEM教育与人工智能(AI)应用,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能力。课程以项目为导向,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创新应用。同学在学习中有大量实践机会,从记录观察、分享成果、反思改进中增进批判性思维与协作能力。
例如教授Scratch等基础程式语言,让学生设计互动游戏或控制智能装置,锻炼逻辑思维与解难能力;推行物联网(IoT)应用教学,教导学生结合IoT 技术监测植物的光照与水分需求,继而设计智能水耕系统,将科技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;另外,亦设有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(CAD/CAM)等教学,通过3D打印技术,将创意转化为实物。
此外,学校更掌握创新科技发展趋势,提供AI创作与应用教学,教导同学撰写精确的指令词(Prompts)生成符合需求的图像;结合AI技术与设计创建3D模型,如未来校园建筑;通过简单的数据训练,了解AI在分类与预测中的应用,从而培养数据思维。借着STEM教育与AI应用教学,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、创意思维与解难能力,更回应国家对创科人才的需求。
探索生态与环境 成就未来科学家
常识科于2025至2026年度分拆为人文科及科学科,学校在科学教育上,透过实验与应用,让同学探索自然,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。例如通过简易气压火箭发射实验,了解推进力的基本概念。
除了科学实验外,学校亦注重让同学有机会融合科学知识与技能,设计自己的作品。例如有学生研究微藻的生长条件,设计自动化培养装置,探讨微藻在食品、能源和环保中的应用潜力。同时,学校更鼓励学生参加比赛,冀能学以致用。去年同学参加「未来之城」香港及澳门区选拔赛荣获冠军,并代表香港队到北京参加「未来之城」冬季全国展评,勇夺全国小学组第四名及最佳模型。
此外,学校设立了「大自然与极地安全教育中心」,展示极地环境、科研成果和保育知识。展览涵盖北极与南极的地理、生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,并融入环境保育和国家安全教育,强调气候变化对粮食、水资源和极地安全的影响,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全球视野。何建宗教授于南极科考期间透过Zoom与学生连线,带领大家「走进」南极,感受科研现场。讲座介绍南极的自然多样性、中国科研站的建设及雪龙2号破冰船的功能,并呼吁学生关注极地与地球保护。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极地科学的了解,激发对科研的兴趣与探索精神。
创意与技术结合 实践与知识并重
透过多媒体创作与数码技术,有助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与数码素养等跨领域的综合能力。学校提供多元化课程,让学生能够体验多媒体创作、音乐创作及3D虚拟实境学习。例如教授从撰写剧本开始,学习分镜设计、剪辑影片,制作短片等;使用软件设计实用的平面作品,将创意融入日常生活;进行音乐创作,学习乐句与旋律设计,培养音乐感知能力;甚或是利用CoSpaces Edu设计3D虚拟场景,例如虚拟校园或虚拟博物馆,将创意转化为可交互的数码体验。该课程是创意与技术的结合,实践与知识并重的综合成果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,将知识融会贯通,例如以环保为题制作教育短片,结合自创音乐与平面设计,展现多媒体创作的综合成果。
实用生活技能教学 提升自理及共通能力
学校以综合生活技能课程为核心,为学生提供各项实用的生活体验,并安排社交与情绪管理训练,锻炼他们日常自理和与人融洽相处的技巧。例如进行烹饪与饮食教育,教导同学从膳食准备到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,逐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;家务管理技能课程,培养学生理财、编织、缝纫等实用技能,自小培养其责任感与自理能力;社交与情绪管理教学,则借着社交礼仪、餐桌礼仪及沟通技巧的学习,培养学生尊重与关爱的态度;另外,学校更在课程中融入情绪管理、问题解决及人际关系训练,帮助学生认识自我、发展个人兴趣。学生从中除了学习到技能,更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与共通能力,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。
多元中华文化教育 深化知识文化内涵
学校秉持「文化兴邦,科教兴国」的理念,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教育,引导学生探索中华文化,深化文化内涵。例如在高年级文化探究中,设计「成都熊猫计划」专题研习,不单让同学探索熊猫的生活习性及保育措施,更能够深入了解其象征意义与生态保护责任,从而对生态安全有更全面的认识。在初小阶段,老师亦会通过熊猫绘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介绍中国水墨画及执笔技巧,绘画熊猫水墨画,感受中华文化趣味。同时,学校引入茶文化课程、非遗传统染色技艺等体验,帮助同学提升文化自信,培养民族认同感,达至「立品立人」。
全方位学习安排 平衡学科与技能成长
为确保学生的学术与生活技能得到均衡发展,学校精心设计全天学习安排,上午时段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,而下午则展开全方位活动,如导修及多元英语学习活动、科学探究活动等,让学生发掘个人兴趣。
此外,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照顾,学校亦提供课后托管服务,学生可以在校逗留直至下午6:15分,完成大部分功课,回家后有更多时间进行亲子活动。同时,学校每月亦设一天「无功课活动日」,如Book Character Day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不同主题拓展课外知识,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。
正向品格培养也是学校所重视的范畴,通过每月举办「我是班中的主角」活动,由老师选出在行为、学习态度或社交方面进步的学生,在午膳时间播放短片进行全校表扬,帮助学生建立自信,欣赏自己;而「禧恩CEO与校长有约」活动,则根据守规、有礼、勤劳、诚实、感恩等品德标准选出学生,让他们在午膳时间与校长会面,针对学校设施与活动提出建议,学校亦会因应合理需求增设活动或物资,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、自信心与品德意识。
六大沉浸式学习空间 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
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,学校融合文化传承、生活技能与科技创新,特设六大特色教室,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,全面促进学生成长。在「立品立人」方面,学校将视艺室化身为古风设计的中华文化教室——「兰亭艺轩」,让学生沉浸在「兰亭雅聚」的氛围中,感受中华文化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;另外,将多用途教室转化为「生命成长室」,教授学生自立自理、基础烹饪等技能,实践「立品立人」理念。
此外,在「科学创新」方面,学校设有「禧恩科学室」、「极地安全教育中心」及「AI科创教室」,以科研配合国家安全教育,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,更建立环保意识与全球视野。而「创意媒体基地」(CMPC)则作为数码媒体与声音创作实践基地,设有裸眼3D虚拟实境教室,让学生沉浸于不同场景中创作、设计,响应香港创科蓝图,栽培国家科技发展所需的人才。